证据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7种: (1)物证、书证; (2)证人证言; (3)被害人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鉴定结论; (6)勘验、检查笔录; (7)视听资料。 从证据的内容方面看,证据本身是一定的事实,这种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从证明关系看,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是用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手段,证据之所以能够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是由于它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从形式方面看,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7种表现形式,刑事诉讼证据是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统一。因此,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96修正) 第四十二条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98修正) 第五十条 证据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十八条 证据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等双方询问、质证,其证言经过审查确实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未出庭证人的证言宣读后经当庭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时,应当依法处理。
|